世界不需要真相和事实
在两性感情当中或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,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去说服一个人?
但是,请记住,我们说了什么事实一点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别人相信什么
而说服一个人除了传统的洗脑或者催眠之外,重要的就是在ta的头脑里要产生不确定性,而不确定性会产生自我怀疑,那么我们的机会就来了。
如果想要说服对方,需要让对方从事物中的认知中提取事实画面,声音,感觉等所要求的特性一致,来确立信念。
>1,时间,最先想到什么?
如果这是要求想到某件事(东西)时首先联想到,我们通常相信它时“真实”。
举例;
教师里,东西不见,同学A告诉老师,同学B那天是最后一个走,而同学B有偷盗的前科,那么,这个时候老师的头脑里就觉得是这个同学B偷盗的。
>2,使用多种表象系统
体验关联的视觉,听觉,触觉,味觉,嗅觉,一般所说接受的信息涉及的感觉越多,他就似乎感觉越“真实”。
举例;
女友问男友,你到底爱不爱我?男友回答:爱嘛爱嘛。这个时候女友通常是不信的,因为觉得男友在敷衍了事,但是,如果是这样来呢;男人扶着女友的肩旁,眼睛深情的看着女友大概一两秒,然后深层的点下头,说:爱!然后吻下女友!
你们觉得女友信还不信?其实这里就是用了触觉,听觉。
>3,次感元
在体内的感知特性,内增心像是关联的,强烈的,清晰的,与实物一样大小等,则相信它更“真实”。
举例;
用催眠式的语言形象化的描述某些事物的“真实”状态,ta就会相信。
社会价值排序是透视人心的入口
社会从来都狗眼看人低,有一套根据金钱、权力、地位、出身、文凭、容貌、名气、荣誉等来划分一个人牛不牛叉、高不高档,并给大家排好高低不同的位置的评价标准。
白领比民工高档,对民工有心理优势;而富人、老板在心理上又可以把白领踩在脚下。在世俗眼里,这不是社会变态 ,而是天经地义。
比如,一个北大毕业的,从心理层面来说,当ta面对着一个普通院校毕业的,无论ta如何和蔼可亲或者平易近人,在潜意识深处ta都是有心理优势的,因为ta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太过于紧密了。而评断标准就是社会价值排序!
再比如,一个社会中的时尚,一般来说总是从上流社会那儿开始玩的。被社会价值排序俘获的下层社会善男信女们当然也会跟着模仿,从而也显得自己时尚高档,但当流行到他们那儿时,为了不和他们混同,上流社会的时尚达人们早就换一种玩法了。当上流社会换一种玩法的时候,下层的人命群众又重新开始模仿….
而低贱阶层之所以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,向高贵阶层看齐,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原因:后者离泥土、汗水最远。而摆脱泥土、汗水乃是一个人的永恒渴望!和泥土、汗水混在一起,就会让一个人感觉低贱吗?是的。
比如,在同等五官轮廓和身体形状的情况下,我们为什么认为,一个皮肤白的女人比一个皮肤黑的女人漂亮高档?或许白人很牛、黑人不算牛的现实会影响到现在我们的美学标准。
但是,在古代,中国人有这种美学标准的时候,一些地方的白人都还在森林里呢。根本的原因是:白意味着不进行生产劳动,不日晒雨淋,远离泥土和汗水,而黑恰恰相反。
空姐显得高档不仅仅是长得好看,不仅仅是有一双黑丝袜腿,而在于她们的职业,她们接触的人,离泥土都非常之远。
当我们走在大街上,看到一个漂亮的帅哥,首先我们是被他的外在所吸引,也许他来搭讪我们兴许还会给他我们的微信号,但如果是屌丝呢?
这里会产生一个问题,帅哥和屌丝同样是人,为什么待遇差别就那么大呢?你们要看到问题的本质,而不是浅显的表面答案。
在几年前,有个男学员发微信截图给我,他喜欢的一个女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保险套的图片,然后配文是:约吗?
我告诉他你的机会来了;
大部人看到这样的图文无非就是以下两种反应:
>1,严肃的问她怎么了之类的或者问号
>2, 在哪里约之类的
但是你要记得,女人的五种需求;
物质需求;
精神需要;
情感需要;
情绪需求;
情欲需求;
这样的图文,看着像是女人的情欲需求,但是这是错误的,因为即使一个小姐也不希望别人把她当作是小姐,所以她是情绪需求,而且你不需要怎么来回应她,而是你要让她知道你与众不同,同时要暗踩下你的竞争对方。
评论:你这个坑可炸了不少人出来哈
一天以后他告诉我,那不是什么保险套,其实是块糖而已,只是有保险套的包装……
我们再来看下面这张图;
大部人觉得这是在装逼对吗?而且书还拿反了。如果觉得是,那么跟大部分男人其实有什么区别。
其实,图中的人物是某网络人文学院的院长,是故意这样拍摄的,目的是告诉大家,”只要心中有书就够了,不要太在意形式”。但是,大众必然不能领悟到这一层!
“大众要的是好看的,有逼格的,有内涵的,能提升自己档次的,你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无足轻重,因为大众永远是对的”。
举例:
比较上下两图就可以得到明显的结论。
转载请注明:Kelvin 女性情感TV » 世界不需要真相和事实